延边州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汪清四中

>学校首页>党建之窗>红石榴专题>内容详情

延边州创建 100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参考手册(四)

发布时间: 2024-09-12 09:12 发布单位: 汪清县汪清第四中学 浏览量: 254 【公开】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5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历程有哪些?

答: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10月,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以铸车中华民族共同体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55.如何正确把握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

答: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56.怎样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5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大基础是什么?

答: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

58.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的正确道路,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59.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村答:加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史康,蘋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看力促

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60.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旗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着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61.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答:要顺应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变化的形势,完善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62.怎样理解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答: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

6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要理清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你了解“同”与“异”的关系吗?

答: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深刻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是主要的、差异性是次要的,“同”具有主导性,是方向、是前提、是根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决不能有差异;“异”具有从属性,是基础、是要素、是动为,必须在增进共同性的过程中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注意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差异性的存在必须以不削弱、不危害共同性为前提,保护差异性不能固化强化其中落后的、影响民族进步的因素,保护差异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体现共同体的包容性、增强共同体的生命力。

6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实现“一个目标”,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达到“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增强“三个意识”,即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进“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树牢“五观”,即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技术运营支持:武汉天喻 | 吉林巨龙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
COPYRIGHT (C) 2017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电化教育馆 . All RIGHTS RESERVED.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